天人感应,三纲五常是谁提出的(三纲五常是谁提出的内容是什么)

三纲五常是谁提出来的,分别有什么含义?

优质回答

感谢你的邀请,好久没有回答了,今天总算有时间了。

三纲五常是由西汉大学者董仲舒提出来的。董仲舒是西汉儒家的代表人,他的一些思想被影响一代人,并有这长远的意义。三纲五常是一种道德的内容,它规范了道德应该怎么样去做,怎么样去发展。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三纲的主题是指要求为臣,为子,为为妻者对君,对父,对夫的绝对服从;“五常”主题是指规范了君臣,父子,夫妻等一些道德底线的行为。

三纲五常对我们后世影响非常大,在道德方面人们非常遵守,减少了很多不应该发生的事情,社会和谐稳定。但是也有一定的缺点那就是对人们思想的控制,就会出现了许多愚忠的人们,不懂的变通。

三纲五常具体指的是哪三纲,哪五常?

优质回答

刀叔导读:如今,有的人还是人,但却行畜生事。老祖宗还是留下些很好的东西,却被今人践踏在地。

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由董仲舒提出。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虽然饱受诟病,如思想禁锢等等,但它也确实发挥着及其积极的一面。如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

今天,我们就先来简单说说《三纲》。三纲”即《礼纬·含文嘉》中说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也就是所谓的“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君为臣纲

古往今来,君臣关系都是关乎到一个朝代的兴亡。在任何朝代皆是同样:朝代之初,君强臣强;朝代之中,君强臣弱,朝代之末,君弱臣强 。

自从有了皇帝和大臣,就有了君臣关系。和其他关系比起来,君臣关系似乎是最难处理、最难把握尺度的一种关系。处理好了,平步青云,鸡犬升天;处理不好,丢官弃爵,甚至连小命儿都不保。君臣关系的复杂可见一斑。

从积极的角度上去讲,上级要成为下级的带头模范,做事要身先士卒。

父为子纲

引用一段胡适的话,这是我理想中的父子关系:

譬如树上开花,花落偶然结果,那果便是你,那树便是我。树本无心结子我也无恩于你。但是你既来了,我不能不养你教你,那是我对人道的义务,并不是待你的恩谊,将来你长大时,莫忘了我怎样教训儿子: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

身为人父,时时刻刻的举动,你家的孩子都在看着你。

夫为妻纲

如果有人想说“理想关系是两个人势均力敌又彼此相亲相爱,产生着灵魂伴侣心与心的碰撞,任何事都能心平气和地顺畅交流沟通解决问题,互相扶持双宿双飞直到永远,这压根和钱不钱的没什么关系”。那我只有一句话,孩子,鸡汤刷太多了。

要聊“夫为妻纲”先找个人结婚吧!但从现实的意义来讲,“夫为妻纲”更多的都在表述男人的担当和女人的宽容。

当我们重新解读中华传统文化时,不知道您有哪些感想?欢迎您在下方评论区进行评论,明日我再来为大家深度解读“五常”,感谢大家的阅读。

老人常说三纲五常,哪三纲哪五常?三观指的是哪三观?

优质回答

1、三纲:常被错误认为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实质正确的是原文是这样:(注意:权责明确)

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

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

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

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

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

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这里的君臣、父子、夫妻,前者主导,拥有权力,但也明确了“正”的义务,如果不正,臣可投降、子可出走、妻可改嫁。所以,三对关系间,权利和责任是对等的,全然没有谁绝对服从谁的意思。后来,程朱理学等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宣扬“三纲”为“天理”,《弟子规》再推波助澜,把愚民宣传做到了极致,老百姓就真的将这奉为圭臬执行,实在是有失偏颇。

2、五常指:仁、谊(义)、礼、知(智)、信

西汉董仲舒提出:“夫仁、谊(义)、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举贤良对策》)。五常又被称为五典,唐孔颖达疏: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人之常行。”

3、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法,包括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主要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等问题。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友谊观、道德观、审美观、公私观、恋爱观等等。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文化素养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

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也叫宇宙观。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世界观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而且还包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

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对什么是好的、是应该的总看法,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它使人的行为带有稳定的倾向性。价值观是人用于区别好坏,分辨是非及其重要性的心理倾向体系。它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是非及重要性的评价,人不同于动物,动物只能被动适应环境,人不仅能认识世界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而且还知道应该做什么、选择什么,发现事物对自己的意义,设计自己,确定并实现奋斗目标。

三纲五常,这是孔孟之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君为臣纲,过去,朝中大臣所作一切,都是为君主,为皇上服务的。

父为子纲,过去,子孝父慈,父亲慈善,儿子孝顺,这是家庭最主要的事。

夫为妻纲,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以前妇女的地位很低。没有什么发言权,对丈夫唯唯诺诺,是命听从。

至于五常,仁义礼智信。

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現在新社会也在提倡。

“三纲五常”是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你怎么看?

优质回答

就”三纲五常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你怎么看”?

据查,所谓”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为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其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约等同于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之说”。

”三纲即《礼纬·含文嘉》中说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也就是所谓的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五常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都是正能量”。

具体说吧,“?是董仲舒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提出了的理论。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体现了整个封建统治的各种关系,成为封建立法的指导思想,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控制人们思想、防止人民犯上作乱的思想武器”。

综上所述,简单归纳:”三纲五常之说,起于董仲舒,完成于朱熹”。以上大慨是这样吧,此资料仅供参考。

谢邀!

三纲、五常两词,出自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期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三纲五常有效的界定了尊卑贵贱高低,君臣,父子与夫妻之道,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五常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对如何做人有很好的启发作用。作为二十一世纪当代人,我们更要遵守文化带给我们的东西,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天人感应三纲五常是谁提出的.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