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被多尔衮杀了吗(多尔衮是如何整死皇太极长子豪格的?)

网友提问:

多尔衮是如何整死皇太极长子豪格的?

优质回答:

多尔衮足智多谋,善于猜度人心,本来豪格能轻松获得皇位,却被多尔衮搅黄,最后还被多尔衮整死了。

豪格与多尔衮争夺皇权,势均力敌

1609年,17岁的皇太极喜得贵子,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儿子,他十分高兴,给这个长子取名为豪格。清朝入关前生存环境十分恶劣,骑马打仗是家常便饭,豪格自小跟着父亲在马背上征战天下,身体强健,勇猛过人,在征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十几岁的时候就被祖父努尔哈赤封为贝勒。

1636年,皇太极称帝,国号大清,皇太极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赏,27岁的豪格作为长子被封为和硕肃亲王,成为八大开国铁帽子王之一。被任命为肃亲王后,豪格还兼任户部事宜,户部是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相当于国家的钱袋子,皇太极将这样重要的岗位交给豪格,可见对他的信任,假以时日,豪格必将成为皇室接班人。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1643年秋天,51岁的皇太极意外暴毙于盛京后宫,此前,皇太极并没有指定皇室继承人,因此整个皇室陷入了皇位的争夺战中。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14子,也是满族中公认军功最高的,在清朝的历次战争中,多尔衮都身先士卒,《清史稿》中记载多尔衮“攻城必克,战必胜”,这是对他战功的极大肯定。

崇祯11年,皇太极册封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率兵进攻大明,这次战争是清朝入侵大明以来最辉煌的一次,时间长达半年,在这半年中多尔衮指挥若定,大小57次战斗攻无不胜,只一天就打到了山东济南,俘虏了当时德王朱由枢,获得金银、牛马、俘虏不计其数,然后又征伐蒙古察哈尔部的林丹汗,在围困锦州等重大战役中,都是多尔衮为主帅,豪格为副手,尽管豪格英勇善战,战功卓越,但与多尔衮比起来,豪格的资历和功劳都要略逊一筹。

多尔衮

皇太极死得突然,没有遗诏,根据努尔哈赤当年定的规定,皇位只能由满族贵族共同商议决定,此时拥有军权和爵位的亲王一共有7人,除了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外,还有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英武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多罗郡王阿达礼。

在7人中,豪格占有明显优势,他自己掌管正蓝旗,而正黄旗、镶黄旗属于皇太极,自然会拥立皇太极的儿子登基,代善是努尔哈赤的第2个儿子,掌管正红旗,已经61岁了,经历了努尔哈赤惨烈的战争之后,完全不想争夺皇位,也倾向于豪格继位,而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兄弟舒尔哈齐的儿子,手握镶蓝旗,他不是努尔哈赤的孙子,也无争夺皇位之心,同样支持豪格。

阿济格、多铎、阿达礼虽然有争夺之心,但是实力不足,阿济格、多铎作为多尔衮的同胞兄弟,只能转而支持多尔衮。阿达礼是代善的孙子,支持豪格。

如此看来,7人中豪格占了4票,按理说获得皇位势在必得,没有任何悬念,然而此时豪格软弱的性格特点却暴露出来。

豪格意外落选,优柔寡断的性格是硬伤

在正黄旗、正红旗中,有不少的将士支持多尔衮,他们强烈反对豪格继位,表示“如果豪格继承皇位,我当以身殉国”,场面就这样僵持住了。

当时,索尼在两黄旗中占有统领地位,他派两黄旗士兵包围了崇政殿,要求诸王立皇子为帝,此时阿济格和多铎劝多尔衮继承皇位,而多尔衮却满肚子心眼儿,他犹豫不决,这时多铎说,“你如果不想当,就让我当,我名字在太祖遗诏里”,此时多尔衮说,“肃亲王(豪格)也在太祖遗诏里,并不是只有你”。

多铎于是推荐代善继承皇位,多铎说“我现在已经老了,胜任不了这个职位”。此时其实豪格完全有能力强行登基,毕竟支持他的人占大多数,但此时豪格却说了一句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话。他说“我福少德薄,并不能当此重任”,说完就甩甩袖子走了。

豪格此举反映出优柔寡断的性格特征,同时还却犯了汉人穷酸文人的毛病,豪格受到汉化影响很深,他明白满清要想强大,离不开汉人和汉族文化,因此他不断精修汉族文化,对汉官也多有礼遇,受此影响,豪格学会了汉人繁文缛节中的一些皮毛,本想以退为进,让众人推举他当皇帝。

可是对于这些长年征战的武将来说,豪格的深层意思他们根本无法理解,也不想去猜,对他们来说,既然豪格不想当,那当然不能强求,而且这种软弱的性格怎么能统治好国家,支持者中开始产生了怀疑。

此时,精明的多尔衮接话说“既然豪格不想当皇帝,你们也没有什么好争的了”。

代善听到豪格说出这样的言论,说了一句“你们讨论吧,给我一个结论就行”,说完就走了,阿达礼看到爷爷不表态走了,也不愿多说,跟着一块离开了,多铎则在一旁一言不发。

面对如此僵局,多尔衮知道时代变了,以前兄终弟及的传统已经被父死子继的思想所取代,加上此前孝庄太后曾找过自己,请求他帮助自己的儿子福临登基,于是多尔衮只能退而求其次,在继位无望的情况下,提议推举皇太极第九子、年幼的福临继承大统,这个中立的想法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同意。

于是,福临成为了最终的幸运儿,是为顺治帝。多尔衮不仅顺理成章当上了摄政王,更是把孝庄太后纳入了后宫。

其实在这一事件中,反映出豪格的政治敏感性远低于多尔衮,他从占据优势到逐步放弃权利,其自身的性格缺陷占了主要作用,这也说明他不善权谋朝政,把控能力极弱,错失皇位也在所难免。

豪格的死亡与其性格有很大关系

多尔衮一开始和郑亲王济尔哈齐一同成为辅政大臣,随后,多尔衮权力越来越大,先后晋升为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不但不用向顺治跪拜行礼,而且不用经过顺治同意就可罢免提拔官员,在这种情况下豪格的日子更加难过。

没过多久,豪格因说错话得罪了多尔衮,被多尔衮以顺治名义削去肃亲王爵位,不过不久后,豪格又因为平定中原之乱恢复了肃亲王爵位,多尔衮此举其实是在警告豪格不要轻举妄动,否则将招来无妄之灾。

自那以后,豪格就老老实实在外打仗,从1646年到1647年,豪格一直在与张献忠部队作战,张献忠是李自成之后最强大的农民起义军,豪格带领部队平定陕西后南下进入四川,而张献忠从四川出击迎战豪格,豪格仅此一战就击败了张献忠,并将张献忠射杀。

两年时间内,豪格平定了陕西、四川之乱后,于 1648年2月班师回城,顺治在太和殿设下宴席慰问豪格,此时豪格回京却引起多尔衮的不满,因为他意识到豪格的影响力依然存在,必须要将其铲除。

豪格回城一个月之后,便出现了子吞齐、尚善吞齐喀、及公扎喀纳、富喇塔、努赛等人联名举报郑亲王济尔哈朗,说他“擅用铜器,修建私人府邸”,并揭发他“在衍禧王、饶余王、贝子和托薨逝时不与福晋前往吊唁,漠视亲情。且其在皇太极死时与豪格私议,妄图谋立豪格为君,福临为太子”,由此罢免了他的爵位,降为了多罗郡王并被罚处五千两白银。此举相当于拔掉了豪格的保护伞。

然后,多尔衮以“诸将请杀虎口王(豪格)”为理由,企图谋杀豪格,由于豪格的同胞弟弟顺治小皇帝哭泣不食,豪格才得以免死。

顺治五年(1648年),多尔衮又以豪格“隐瞒其部将冒功、起用罪人之弟”两项罪名直接将豪格关押起来。被关押的豪格在狱中还说“赶快把我放了,不然等我出去,非要用石头砸死那些陷害我的人”。可惜的是豪格并没有等到那一天。

几个月后,豪格在狱中自杀而亡,年仅39岁。

豪格死后,多尔衮吞并了他的家产,还把他的福晋纳入自己后宫。

不过,多尔衮也并没有活多久,1650年,多尔衮在打猎途中坠马身亡,不幸去世,同样年仅39岁。此后顺治开始清算多尔衮的罪行,剥夺了多尔衮的封号,扒开坟墓挫骨扬灰,而对于豪格,顺治下令恢复其肃亲王封号,并配享太庙。

结语:

豪格性格优柔寡断令其丧失了皇位,其后又因为多尔衮的强势和豪格的软弱其令命丧监狱,由此也表明“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豪格和多尔衮都死于39岁,真的是天道轮回啊。

其他网友回答

清崇德八年(1643年)8月的一个夜晚,皇太极在沈阳后金皇宫里的清宁宫内病死。皇太极突然死去,诸王大臣们为王位继承一事僵持着。8月14日天刚破晓,后金皇宫内人声鼎沸,还夹杂着铿锵的兵器碰撞声,宫门外,两黄旗精兵张弓搭箭,层层设防,一派如临大敌、兵戎相见的架势。

竞争王位主要在皇太极长子肃清王豪格和皇太极弟弟睿亲王多尔衮之间展开。为争王位,叔侄斗法,已达你死我活的地步。

皇长子豪格战功卓著且实力雄厚,以他为首的“阿哥派”剑拔弩张,咄咄逼人,志在必得。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三兄弟能征善战、屡建奇功麾下又拥有两白旗劲旅,更是抱团上阵,毫不示弱,一场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已如箭在弦、无法避免。

就在双方准备大打出手、千钧一发之际,极富心机的多尔衮忽然提议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后来的顺治)继位,由自己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这釜底抽薪的一招确实厉害,选年幼的福临上位,一下子就堵住了支持立皇长子的两黄旗大臣的嘴;提议郑亲王济尔哈朗做辅臣,又拢住了由他统辖的镶蓝旗旗众之心;有两红旗实力的礼亲王代善本就没有参与王位角逐的打算,自然顺水推舟表示同意 ;豪格等人亦不便公开表示反对,而且也无话可说。多尔衮的折衷方案被各方势力所接受并顺利通过了。

福临就这样懵懵懂懂的被推上了皇位。从表面上看,他的登基很有偶然性。但富于权谋的多尔衮自然有他的考虑和打算:由自己接班毕竟名不正、言不顺,难以服众。只有将年幼的皇子推上王位,自己才有可能掌握辅政大权,而年长的皇子豪格、硕赛、叶布舒随便哪一个上位都不会任自己摆布,于是均被他施计排除在外。

而福临的生母——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是皇太极晚年最得宠的王妃,子凭母贵,由福临继承王位应当最符合先王的心意,诸王大臣自然也找不出理由表示异议或反对。

崇德八年(1643年)8月26日,爱新觉罗·福临在盛京(沈阳)正式即位,是为顺治帝,将第二年改为顺治元年。由多尔衮、济尔哈朗辅政。多尔衮被顺治尊为皇父摄政王。

顺治元年(1644),摄政王多尔衮在明总兵吴三桂的迎降下统兵入关,在山海关一片石击溃李自成后进入北京。9月,顺治由济尔哈朗护送至北京,诏告全国,君临天下。

入关之后,多尔衮的权势更大了。在围剿大顺农民军和消灭南明抗清势力的反复鏖战中,他显示出了很强的军事指挥能力,他调兵遣将,步步蝉食南明和李自成的地盘,清军逐渐向南推进。此时,宫中传出了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以及豪格侧福晋的暧昧艳事,引得舆论大哗。

清军入关后,豪格统兵平定中原、山东,立下大功;后来他又以靖远大将军的身份率军入川,一举平定了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并在西充打箭炉亲自射死了张献忠。 顺治五年(1648年)2月豪格领大军班师回京,顺治帝亲自在太和殿设宴款待,为他接风洗尘。

此时的多尔衮自恃是清朝入主中原、初定天下的首功之臣。随着地位更加尊崇,他也更加擅权专断,有恃无恐。被顺治尊为“皇父摄政王”的多尔衮因当初争位一事对豪格一直耿耿于怀,两人因长期不合造成的嫌隙越来越大,不久多尔衮就罗织罪名,以豪格隐瞒其部将冒领军功、重用罪人之弟等罪状将他逮捕下狱,两个月后(1648年4月)死于狱中,亡年40岁。豪格死后,他的侧福晋被多尔衮公然娶回家。

将豪格置于死地后,多尔衮又将济尔哈朗以“擅谋大事”为由削夺了辅政大权。从此,天下大权尽被多尔衮一人掌控,一切政令皆出于他之手,就连皇帝的宝玺也被他贮藏于自己府中。他已是大清国的实际掌权者,货真价实的“无冕之王”,早已是朝野皆知之事……39岁时,多尔衮因狩猎坠马不治而亡。

顺治八年(1651),顺治帝亲政后,开始处置被其恨入骨髓的多尔衮,下令开棺戮尸,挫骨扬灰,多尔衮生前制造的冤案也被平反昭雪。顺治感念豪格生前所立的赫赫战功,首先为他平反,恢复和硕肃亲王之爵位,并为其树碑立传。十三年(1656 )被追谥为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得享太庙。

【插图源自网络】

【写作不易 严禁剽窃】

其他网友回答

故事需要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说起。努尔哈赤于公元1616年建立后金,娶阿巴亥生多尔衮、啊阿济格、多铎。多尔衮的这两个兄弟是后来多尔衮掌权的强有力支持者。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将阿巴亥陪葬;这是多尔衮的亲母亲。也许这时候的多尔衮已经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公元1636年皇太极继位,公元1638年派多尔衮与豪格南征明朝。这时的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掌管六部之首的吏部(文臣武将的袭承升降,管理各部的王公贵胃也要经他之手任命),豪格正蓝旗人,和硕肃亲王掌管户部。

在皇太极死后个亲王召开会议讨论谁接替皇位的问题,自古以来皇位的竞争就是军队的竞争。毛爷爷说的枪杆子里出政权不愧是真理。

皇位争夺中豪格的支持者有: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

多尔衮:正白旗,镶白旗。

代善:正红旗,镶红旗。

济尔哈朗:镶蓝旗――支持豪格。

从八旗的势力看,最有力的皇位竞争者是豪格无疑。

性格决定成败,豪格主动退出被;福临捡漏。

会议中豪格的支持者与多尔衮的支持者相持不下,八旗随时有分裂的可能;开始时豪格与多尔衮都不说话,可是后来因为豪格没有耐心。也许是生气的站起来说“我没有这个福分做皇帝,你们看着办吧”丢下一句话走了。

这句话被多尔衮抓住,于是豪格出局。为了争取两黄旗的支持,也许是孝庄皇后的作用;多尔衮主持立6岁的福临为帝,自己与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

第一阶段取得重大胜利。

剧照

竞争皇帝失败,自古以来能有几个是有好下场的呢?所以后来豪格的下场也就注定了。

作为辅政大臣又手握兵权,多尔衮逐步控制局面;开始对政治对手出手豪格无疑是最大的威胁。顺治元年多尔衮利用正蓝旗内部人员的告密第一次杀了豪格身边的亲信,豪格因为顺治帝的帮助才没有被杀只是被取消了爵位。

顺治三年,豪格平定四川张献忠叛乱;顺治五年回京,同年一直支持豪格的郑亲王被扁为君王。豪格彻底失势本应该得到嘉奖的豪格却被告包庇手下等罪名,再次被下狱一个月后死于狱中。

多尔衮如何整死豪格的,在豪格退出争夺帝位放弃最高权利时就已经注定;同时还连累了支持他的人。自古政治斗争都是你死我活的,不成功便成仁不只是说说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本以为自己能够顺利继位,成为大清的皇帝,谁知半路杀出个豪格,多尔衮的皇帝梦再也做不成了。但是,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是摄政王,管理军国大事,还可以代皇帝颁布政令。豪格就没那么幸运了,他虽然具有实力,但也只是正蓝旗的旗主而已。既然是与多尔衮有仇,那自然会没有好果子吃。

清兵入关之前,豪格对自己不能继位感到愤愤不平,经常流露出对多尔衮的不满,甚至是“中伤”,对多尔衮进行人身攻击。顺治元年(1644年)正月,多尔衮将豪格削爵,因顺治求情而得以复爵。清兵入关后,朝廷任命豪格为靖远大将军,与衍禧郡王罗洛浑、贝勒尼堪一起进兵四川,征讨割据一方的大西皇帝张献忠。同年十一月,肃亲王豪格在西充战役中彻底击败大西军,并亲手射死张献忠。捷报传到北京,顺治下诏嘉奖;多尔衮也假意惺惺的为他设宴庆功,以示祝贺。但是,豪格回到北京仅仅一个月,多尔衮便唆使固山额真何洛会对他发起“文斗”,指责豪格在西征战争中隐瞒部下杀良冒功、起用罪人子弟为将,然后将其逮捕入狱,不久死于狱中,年仅四十岁,死因成谜。豪格死后不久,多尔衮为了发泄心中之怨恨,不顾孝庄太后和顺治帝的极力反对,强行迎娶豪格福晋为妻,以示羞辱之。

其他网友回答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满清第二任掌门皇太极死后,小屁孩福临本来与皇位无缘,而真正有资格、有希望继承皇位的应是这三位大牛。

(清太宗 皇太极)

一是皇太极二哥代善,二是皇太极十四帝多尔衮,三世皇长子豪格。三人各有优势,代善威望最高,多尔衮谋略最深,豪格势力最强。至于顺治帝福临嘛,当时啥啥都不是。

代善是满清第一任掌门努尔哈赤的嫡次子,老大死后,代善成为实际上的皇长子。虽然代善名字中带着一个善字,但此人一点都不善,也是个能打能杀的主。因早年与父亲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也就是多尔衮的母亲传出了桃色新闻,莫名其妙的丢掉了继承努尔哈赤大统的机会。

也就是说,努尔哈赤死后同样是三个人最具即位资格,即代善、皇太极和多尔衮。代善失去资格后,转而支持皇太极,将多尔衮踢出局。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最后也被皇太极等人逼杀,为努尔哈赤殉葬。

(多尔衮)

1643 年,皇太极死后,代善第 2 次有机会继承皇位。由于有黑历史,加之年纪上去了,于是退出了皇位争夺战,代善、多尔衮、豪格的三国杀变成了豪格和多尔衮之间的龙虎斗!

父死子继还是兄终弟及,在满清等游牧民族当中没有太大的分别,所以多尔衮虽是皇太极的 十四弟,倒也没什么心理压力。加之多尔衮手握满清八旗中的三旗,实力强大,同时谋略过人,军功赫赫,身边自然聚集了一大票支持者。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在名分上天然有些优势。豪哥也是一个能打能杀的主,军功不让多尔衮。加之控制并影响正蓝镶蓝两旗,皇太极的正黄镶黄二旗也支持豪格,于是豪哥掌握了八旗中的四旗,实力自然相当强大,身边也自然聚集了一大帮支持者。

(和硕肃亲王 豪格)

这是一场权力的龙虎斗!由于豪格在皇位争夺战中不够坚定,正黄镶黄两旗的态度由支持豪格转变为支持皇子。加之其他大臣的周旋与调和,双方都退出了皇位争夺,将 5 岁的皇九子福临推上了帝位。

顺治帝福临的皇位,绝对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福临之所以能登上皇位,不是因为对手太弱,而是因为对手太强,两强相争,最终福临得利,胜利居然还有这样一种姿势。

多尔衮和豪格之间的皇位争夺战,是满清初期的一个重要关口。如果二者开战,互相攻杀,那么刚刚成长起来的满清,别说入主中原,还能不能保住辽东都是一个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二人之间的和解是满清的大幸!

反过来说,二人之间的和解,满清再次进行了内部整合,明朝没有希望翻盘。对于明朝来说,这自然是一件不幸的事情。同样一个历史事实,不同的角度,自有不同的理解,这正是历史的有趣之处!

(顺治)

两人退出皇位争夺,豪格的九弟福临即位,支持豪格的吉尔哈朗成为第一摄政王,这是对豪格的补偿。多尔衮则成为第二摄政王,这是多尔衮的收获。相较而言,福临是最大的受益者,而豪格似乎比多尔衮输得更惨。

皇位之争,显然比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更加仇深似海。顺治即位不久,多尔衮便迅速拿豪格开刀,以豪格背后诽谤自己为由,将其削爵下狱。若非众人求情,豪格的小命就得交代在这里。这时清军还没有入关,二者最后也达成了和解,这对清朝来讲又是一件大幸事,明朝也失去了再一次翻盘的机会。

清军入关之后,经过一系列战斗,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基本被消灭,豪格又率军平定了山东叛乱。此时除了南明小朝廷,盘踞四川的张献忠成为清廷的眼中钉和肉中刺。

(权臣 鳌拜)

顺治三年 1646 年,豪格攻伐四川并亲自射杀张献忠。未来在康熙朝不可一世的鳌拜,此时不过豪格军中的一员先锋而已。

1648 年 2 月,豪格率军班师回朝, 3 月被多尔衮构陷下狱,4 月死于狱中。多尔衮这手段,干净利落,这速度,雷霆万钧。

俗话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对于一位皇子,一位亲王,一位刚刚打完胜仗的大将军,下手多少也得有个理由,即便这个理由再肤浅、再站不住脚。

多尔衮给豪格的罪名是“部下冒功,启用罪人”,这罪名也是醉了!即便真有其事,豪格刚刚得胜还朝,也罪不至死。但是在权力争夺的修罗场上,又哪有那么多解释?

豪格之死,有三种说法,一是多尔衮伏杀,二是自杀,三是毒杀或被多尔衮用其他方式杀害于狱中。

伏杀刚刚得胜的皇子,亲王,大将军,这难堵天下悠悠之口,也不是多尔衮的做事风格。豪格自杀是有可能,但短短两月都顶不住,也不符合这位沙场悍将的性情。毒杀或被其他方式死于狱中,应是最大可能也最符合多尔衮的做事习惯,也是最保险的方式。整体来说,伏杀、自杀、毒杀的比例应为 1:2:7。

豪格死于 1648 年,转年多尔衮和兄长阿济格各自娶了豪格的一位妻子。不过多尔衮也没蹦达两年, 1650 年死于塞外狩猎途中。两个月后,多尔衮遭到清算,挖坟掘墓,开棺鞭尸,被打入万丈深渊,同时豪格被顺治帝平反。

乾隆 43 年 1778 年,豪格配享太庙。也在同一年,多尔衮被平反,此时距离多尔衮被打倒已过了 127 年。

(东方女魔 川岛芳子)

肃亲王豪格是满清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世袭罔替,肃亲王的爵位辗转一直传到清末。抗日战争时期,臭名昭著的东方女间谍「川岛芳子」便是末代肃亲王善耆的第十四女,1948 年,川岛芳子在北平以“汉奸罪”被执行枪决。

豪格谥号“武”,又称“肃武亲王”。假如这位肃武亲王知道自己的后辈子孙出此臭名昭著之汉奸,估计也会气的从地里跳出来。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多尔衮是如何整死皇太极长子豪格的.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