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最美的诗词是哪首,为什么?
优质回答
《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诗词作品,有的已经作完,有的最终遗憾缺失。红楼梦诗词最大的特色是因人而作,契合每个人的特点。虽说因此限制了诗文的张力,却对人物的塑造更有帮助。《红楼梦》那么多诗词很难说那首诗最美,只能说个人更喜欢哪一首。《桃花行》是林黛玉在八十回前独立完成的最后一首诗。这首诗与后面的《柳絮词》一样,将林黛玉即将离开贾家,与贾宝玉劳燕分飞的凄美结局做了影射。堪称最凄美的别离诗。下面来学习下这首凄美的诗篇。
宝玉一壁走,一壁看那纸上写着《桃花行》一篇,曰: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便知出自黛玉,因此落下泪来……
《桃花行》是一首离别诗,在下学浅不在诗词解析上班门弄斧,主要说一下这首诗背后讲述的宝黛爱情凄美结局。
首先,《桃花行》讲述了三个关系:帘内人、帘外桃花、东风。三者并立就形成了宝黛爱情最终劳燕分飞的结果。到《红楼梦》七十回,宝黛爱情基本无望。王夫人在五十六回请出薛宝钗协助探春李纨管家,瞎子都能看出来醉翁之意不在酒。林黛玉当然也明白,王夫人用行动表态,林黛玉在大观园中日渐沉默,以至于抄检大观园都没发一言。林黛玉的沉默代表了她对未来的绝望。她的人生即便贾母也力不从心。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这四句基本将林黛玉作为帘内人,空对帘外桃花的无力感交代清楚,宝玉还是那个宝玉,黛玉却非当初黛玉。物是人非事事休。
其次,贾宝玉和林黛玉八十回后会不会仍有姻缘,此事有争议。不过根据五十八回梨香苑三官故事影射。贾宝玉娶薛宝钗时,将她当成续弦,将林黛玉作为嫡妻。如果二者没有过姻缘关系,贾宝玉不会如此唐突林黛玉。个人倾向贾宝玉和林黛玉在八十回后有过一次正式议婚。结果遭遇变故,致使劳燕分飞。第十八回脂砚斋批语揭示的:《一捧雪》伏贾家之败可能是关键。
《一捧雪》中莫怀古因被汤勤告发,携重宝一捧雪离家出走,逃亡天涯。贾家败落的契机若真与《一捧雪》契合,贾宝玉极可能会有一次离家。
(原文第二十八回)黛玉向外头说道:”阿弥陀佛!赶你回来,我死了也罢了。【甲戌侧批何苦来?余不忍听。】
脂砚斋说他不忍听,读者都不忍听,宝黛二人最后一刻并没有相守在一起,而是天各一方,《桃花行》正应景当时别离人不在,唯有花相伴的诀别之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透露出厮人不在,妾将远行的悲痛。
最后,林黛玉的结局,我的观点一直是与贾探春远嫁异国。从黛玉判词图画“四株枯木,一围玉带”能证明除了隐喻林黛玉名字,还揭示了林黛玉陷在强权包围裹挟,有玉带者,乃皇帝、王爷所属。红楼梦前八十回腰围玉带的,只有北静王。不排除林黛玉会因北静王插手而远嫁异国。
林黛玉外号潇湘妃子含二女同嫁隐喻,七十回《桃花行》后潇湘馆放风筝,两只凤凰风筝被双喜字裹挟而去,六十三回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昭君出塞都证明黛玉因不可抗力因素,为酬报贾家养育之恩不得已远嫁。
《桃花行》这首离别诗,《柳絮词》这首离别词以及众人放风筝都发生在七十回,到七十一回贾母寿宴南安太妃要见姑娘们,多数人认为只选了贾探春,实则也选了林黛玉。
古人“东风”最重要的寓意是指天长路远,难以与亲人相见,生人做死别!林黛玉和贾探春诗词大量出现东风,而《桃花行》尤其如此。林黛玉在诗中不断将人与桃花对应,借东风将人憔悴和花憔悴关联。最终人与桃花都憔悴。代表宝黛爱情终结,林黛玉人生似春尽得桃花,随风飘散。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葬花吟》有“随花飞到天尽头”,对应“花飞人倦易黄昏”。隐喻林黛玉最终远嫁的事实。而“杜宇”指杜鹃,也是紫鹃。杜鹃啼血最悲,所谓“一声杜宇春归尽”指出林黛玉和紫鹃主仆二人命运相关,春尽后双双逝去。
《桃花行》这首离别诗,更是诀别诗。贾宝玉一眼看出林黛玉所作,当时伤心的滴下泪来。大悲无声,林黛玉死,贾宝玉未必会号哭不止。《桃花行》太过凄美,致使不忍读。而《桃花行》的背后,就是宝黛爱情最终,更是林黛玉对贾宝玉留下的诀别之言。八十回后,贾宝玉因故远走,林黛玉远嫁异乡,二人并没有临别依依,而是仓促间此生终难见。《桃花行》正是此时应景之作,再相见,伊人已经“黄土垄头埋枯骨”,贾宝玉出家为僧后的结局,应该是在林黛玉坟前结庐而居,相守一生。
【文/君笺雅侃红楼】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在《海棠社》菊花诗的评比中,潇湘妃子林黛玉的“咏菊”,被公推为第一如下:
无赖诗魔昏晓侵,
绕篱倚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
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
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
千古高风说到今。
新版《红楼梦》黛玉裸死,有人说是高度还原小说描述,您怎么看?
优质回答
谢邀!
新版《红楼梦》中,黛玉之死饱受诟病。黛玉死去后躺在床上,赤裸的身体盖着一床纱被,身体的曲线若隐若现。一只手臂垂下床,冷不丁一看,就是马拉之死。
有人说,这是哗众取宠。
也有人说,这绝对是符合名著的。
因为《红楼梦》原著《苦绛珠魂归林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一回,有这么一段: 李纨道:“傻丫头!这是什么时候,且只顾哭你的!林姑娘的衣衾,还不拿出来给她换上,还等多早晚呢?难道她个女孩儿家,你还叫她赤身露体,精着来,光着去吗?”所以,电视剧就让林黛玉裸死了。
第一、李纨的话并非说林黛玉裸体。
古人死后,都要穿寿衣,如果不穿寿衣,相当于没穿衣服。
李纨的话是反问句,不是肯定句。李纨是让紫鹃尽快给黛玉换上寿衣,免得咽气之后再换。这句话不是说林黛玉死的时候赤身裸体。
新版黛玉之死不符合原著。是按照某些人的理解曲解了《红楼梦》。
李纨的意思是让紫鹃给林黛玉换上寿衣,并非是让林黛玉光着身子死去。
第二、李纨说话之时,黛玉裸睡吗?
古代女子恨不得把自己整个包起来,穿衣宽袍大袖,裙子盖住脚面,甚至拖到地上。她们睡觉的时候也穿衣裳,不会裸睡。
即使生病也会穿衣裳。秦可卿生病时,只要有大夫来看病,她就换衣裳。黛玉是姑娘,当时一定是穿着衣裳的。
第三、林黛玉是绛珠仙子转世,即使是死也是仙气十足,哪能让人毛骨悚然呢?
新版的黛玉之死令人毛骨悚然,黛玉不是仙子转世,而是妖精转世。这样的林黛玉不符合原著,不是《红楼梦》里的世外仙姝林黛玉。
林黛玉死了,也不是去阎罗殿当鬼,而是回到太虚幻境继续当神仙。
黛玉死的时候有音乐远远传来,这就是太虚幻境的仙子来迎接绛珠妹子返回太虚幻境了。
既然黛玉是神仙,怎会死像难看!
第四、黛玉即使死了,也会美丽如花。
因为眼泪流尽,黛玉报恩结束,她的肉体死了,可是她的精神没有死,因此黛玉一定美丽依旧。
尤二姐死的时候,面色如生,比活着还美貌。
黛玉生前病如西子胜三分,比四大美女西施还美,她死的时候一定也一定貌美如花,十分美丽,怎么会像马拉之死呢?
新版《红楼梦》黛玉之死,糟蹋了林黛玉,糟蹋了经典,糟蹋了《红楼梦》。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润杨的红楼笔记
这上面说的擦洗只是对脸上和身上的一些污物进行擦洗干净而已,人之将死了,哪里还会把人脱得精光来擦洗呢,这根本不符合常理。
李纨让紫鹃拿衣服给姑娘穿,说不让她“精着来,光着去”根本就不是说林妹妹那时真的赤身裸体,她让穿的是寿衣啊,一般风俗来说,人去世前需要换上寿衣。穿上了寿衣才算穿戴整齐,才会让去世的人瞑目。这个在古代是这样,现在很多地方也还保留着这样的风俗。就算现在不兴土葬了,但是对去世了的人,也都要精心打扮以后再送去火化。
林妹妹生前洁身自好,虽然和宝玉两小无猜的长大,再相互爱慕,但她从来没有做出过失礼之事。平时和宝玉说话都是保持一定距离的,有时宝玉和她开玩笑,故意靠近一些,她都提醒宝玉要放尊重一点。
林妹妹对自身要求严格,她身边的人自然也是言行有度,所做之事都符合礼教要求的。特别紫鹃是她身边最为亲近之人,更是明白黛玉的心意并懂得该如何处事。
在林妹妹病危之至,作为贴身丫鬟的紫鹃又怎么会脱光自家姑娘的衣服呢,这电视拍的完全就是胡闹。建议他回去好好读懂了红楼再来拍吧。
回看87版的红楼,那拍的才叫一个经典,完全是不可超越的一个版本。不管是选角、服装、发饰、演员对剧情的理解和表演,都是恰到好处,那才是最符合原著的演出。看了陈晓旭扮演的林妹妹,那种气质,那份凄美,你会觉得林妹妹就该是这个样子的。
现在某些人为了金钱利益,红楼都没看懂就随便地翻拍,真的是东施效颦都算不上。好好的古典名著就这么被拍坏了,美好的人物形象也被毁得不行了,简直太可恶。
一朝春尽红颜老的意思是什么?
优质回答
这是清代曹雪芹著《红楼梦》第27回 中女主林黛玉吟诵的《葬花吟》很长,最后两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前一句语代双关,即是春花凋谢花瓣飘零,又是青春远去,昭华不在,尽,红颜,本指面色,喻指女人。结束停止,这个老,大概还有生命逝去的意思:这两句感叹春光易逝,红颜易老以及对落花的痛惜。
林黛玉伤悼的是自己,情调浓烈而忧伤,揭示了林黛玉作为弱者执着的爱怜,热烈的追求,还有强烈的愤慨,与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最终,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人生悲凉。丰富而奇特的想像,暗淡凄凉的画面,浓烈忧伤的情调,展示着黛玉在冷酷现实的摧残下的心灵世界,在生与死,爱与恨的争斗过程中的焦虑,迷茫。这是林黛玉发出的无奈哀音。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闺中女儿,寄在他人屋檐之下,似漂浮小树叶,无所依托的心是怎样悲凉啊。
暮春,是属于林黛玉的季节,冷静,淡然,凄清,在淡然中守着一点痴心,淡淡的哀着,淡淡的怨着……
等到那一天春天彻底逝去,花已落尽,美人迟暮逝去,两厢再无相知……
怅然着,似看到你渐渐远去的背影,拖地的长裙落满花瓣,蝶儿在你身边飞舞,柔弱纤细的背影有些落寞,有些伤心 ,有些留恋,也有些坚强。
春天到尽头了美人也老了,花落了,人逝去了,互相也不再知道彼此了。有些繁华过后一切成空的悲伤忧郁之感。
有哪些描写相思刻骨,令人肝肠寸断的诗句?
优质回答
衣带渐宽永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认为在浩如星海的诗词长河里,宋代柳永的这句词,算得上思念得肝肠寸断,眷恋得刻骨铭心。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思念你日渐消瘦但始终不后悔;为了想你,思念你,彻夜难眠,酒食无味,远望你,我寝食难安,望断天涯路。我变得精神不振,心力憔悴。
看看,这是一种怎样的爱?怎样的思念?怎样的眷恋?是怎样爱着那个心目中日夜思念的人!柳永写的形象,生动,传情!把一个活生生的思恋之人,描述的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从古到今涌现出了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尤其是描写悲欢离合相思之苦的佳作,传颂至今的数不胜数,我仅举三例来说明。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长恨歌》就是描写相思刻骨、令人肝肠寸断的不朽之作,尤其是结尾六句更是千古流芳、令人读后荡气回肠。“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技。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首诗作者用忧美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李隆基、贵妃杨玉环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把唐玄宗迷恋女色误国,杨贵妃死后他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缠绵悱恻的相思之苦写得入木三分。其结尾点明主题、回应开头,给人以联想、回味无穷的余地。可谓相思刻骨、令人肝肠寸断。
唐朝诗人李商隐的《无题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着。”这是他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点明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整诗描写了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景象。也是相思刻骨、令人肝肠寸断。
宋朝词人李清照的巜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西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该词写出了她对丈夫赵明诚的寂寞寥落相思之苦。因为她与丈夫赵明诚伉俪情深,分别后两地相思,难以消除、眼中心中挥之不去对方的影子。也可谓相思刻骨、令人肝肠寸断。
所以,从古到今写不完的悲欢离合相思之苦,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相思刻骨、令人肝肠寸断的传世佳作。
2020、7、12日20.55于中园城
以上图片来自全网,侵权私信即删。
《红楼梦》中的哪首诗让您最喜欢?
优质回答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
有人说,《红楼梦》里面的诗文,不是曹雪芹的原创,那是谁的?
优质回答
有些是有些不是,但命题都是作者出的。据史家讲,当时曹公身边曾有几位落魄秀才,一起吟诗作歌的。
感谢邀请!
小可在其它回复中曾经断断续续地表明,红楼梦里的诗并不都是曹雪芹(假设《红楼梦》此书作者是曹雪芹)所写。
因为在第一回里,作者已经明确了此诗有“传诗”之意,而且这个“传诗”之说得到了后世所有学者的认同。
如果细读《红楼梦》的诗词,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抛开后四十回不论,书中的那些诗词水平忽高忽低,而且有一些风格与技巧明显存在巨大差异。这个差异不是杜甫风格多变的那种差异,而是骨子里的差异。
比如《秋窗风雨夕》是书中林黛玉所作,但此诗实质上绝无女儿态,而且有剑气,有人间不平气,必为男儿所写。而且那么多秋字,以林黛玉的高傲性子,岂会如此从俗?
比如《题帕三绝》这三首绝句水平很低,毫无艺术感所言,和林黛玉平日水平相差巨大,应是别人伪托之作。
比如《葬花吟》,我敢以脑袋担保,绝对不是曹雪芹能写出来的,倒不是他的水平不够,而是依他的心性绝对写不出来如此细绝的诗句。这一首诗必然是女子所写。
考虑到“传诗”之意,以作者而论,《红楼梦》里的诗分为两大类三小类。
第一大类,分为几个小类。
一是作者依据真实水平所写之诗,比如开头“满纸荒唐言”、“无才可去补苍天”,这必然是经历一番之人才能写得出来。比如贾宝玉的部分诗作,如《姽婳词》,如《红豆曲》都是作者本人之作。
还有一种就是警幻判册所载的那些判词,也必然出自作者之手,因此这些判词都要和书中人物的命运息息相关,所以不可能假于他手。
第三小类就是作者摹拟书中人物的性格,性别,阅历,喜好等具体因素,故意降低水平,故意写得不精彩,而写成的诗。比如菊花诗,海棠诗,联诗,咏絮诗中,香菱学诗的前两首,等许多配角诗词都是作者如此写下来的。
第二大类,就是当年闺阁女子所写的诗词。
比如《葬花吟》、《桃花行》、《五美吟》,都堪称良作,而且肯定地说,男人是写不出来这么细腻的风格。所谓闺诗闺词,经常也是能看出来性别之分的。李清照能写男人词,但男人却写不出来李清照风格的词。这绝对不同。
林黛玉的菊花诗,曾经以为是作者伪作,就是降低水平以迁就于女子的性格,阅历,年龄等等。但后来发现,绝不是。不论这个林黛玉当年是何人,但肯定是女子,女子写律诗,结构不稳,语法松散,这都是正常现象。毕竟不是每个女人都能达到李清照的高度。
而且在《随园诗话》或其它诗话中,中那些闺阁女子之诗也是如此,七绝曼妙,七律松驰。写词精当,写律宽和。
所以,《红楼梦》书中的那些七律夺冠之作,必然是出自原女子之手。
这是我个人的观点,而且我保证是对的,不接受反驳,读红楼梦次数多的人肯定没有我品诗品得多,品诗品得比我多的人红楼梦读得没我细。
(我有时很喜欢我这种近于无耻无知的自信,哦耶!)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葬花吟原文及翻译.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