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为什么要废除寒食节,而只保留了清明节?
优质回答:
寒食节是为了记念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的大臣介子推而设立的。当时规定,全国不食烟火,不吃饭,以示祭奠。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形式也随之改变,只食冷食,不动火。有点像穆斯林的斋戒节,但到了秦汉代,由于时代久远,人们祭奠先人的形式也发生转变,久而久之两节合而为一了!
其他网友回答
寒食节是春秋时晋文公为纪念介之推而设的节日,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历经各朝代延续至今,从未间断。虽经东汉周举、三国曹操、后赵石勒、北魏孝文帝等多次禁断,却屡禁屡兴,寒食习俗蔓延全国,源于春秋时,介之推被焚于介休绵山。晋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唐代时已形成全国性法定节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形成最早的节日。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24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地区把寒食节与清明节等同了起来,在同一天过。
今天,山西民间禁火寒食的习俗多为一天,只有少数地方仍然习惯禁火三天。晋南地区民间习惯吃凉粉、凉面、凉糕等等。晋北地区习惯以炒奇(即将糕面或白面蒸熟后切成骰子般大小的方块,晒干后用土炒黄)作为寒食日的食品。一些山区这一天全家吃炒面(即将五谷杂粮炒熟,拌以各类干果脯,磨成面)。
其他网友回答
会造成抑郁症。
也会造成,女子生不出儿子。
会导致走背运。
会长不高,长不壮。
会智计短浅。
军事上,会打败仗。
其他网友回答
古代根本没有废除寒食节啊,现代中国许多地区仍在过这个节。
我们胶东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过寒食,过节的时候,我们吃一种杂粮粥,当然是前天做好的,吃的时候是冷的。
本文要探讨的是,为什么会有寒食节这种节日?怎么会和清明重合起来呢?
寒食节,又叫冷食节。顾名思义,就是此日不能生活做饭,不仅不能生火,其他跟火有关的都一律禁止。人们只能吃冷饭。古代寒食节随时代不同时长不一,有时候长达一个月,有时候只有几天,甚至只是一天。
寒食节与清明节仅仅相邻,往往是头天是寒食,第二天就是清明。我们胶东地区就是连着过,第一天真的不做饭,吃冷饭,第二天吃清明节的鸡蛋,并扫墓。
寒食节的来历,自古以来都附会成是晋文公重耳和介之推的故事。这个故事到处能找到,简单说明一下,当初春秋时期,晋国宫廷发生内讧,公子重耳逃往他国,随从中有介之推。重耳在外流亡期间,吃糠咽菜,生活十分困苦,介之推就“割股奉君”,就是割下大腿肉煮了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晋国成了晋文公。晋文公忘记了介之推,没有分封奖励。介之推就携老母隐居到了绵山。后来有人告诉了晋文公,晋文公大悔,邀请介之推出山入仕,但是介之推不从。晋文公为逼介之推出山,竟放火烧山,结果最后发现介之推背着老母在山上已被烧死。为纪念介之推之恩德,晋文公遂下令每年此日禁火,这才有了寒食节。
这个故事显然是附会的,不光现代人附会,古人也很早就附会此说了,林林总总,这里也不赘述了。
寒食禁火,应该是上古时期就已经有了。寒食又跟清明相邻,想来寒食的日期也必定与“节候”有关。中国有些节日,是由日期决定的,比如三月三上巳节(我们胶东叫“赶三”,也就是赶大集,现在仍然过)。有的节日,则与“物候”有关,就是跟时令、节气有关。这种节,是根据太阳运行规律指定的,就像24节气一样。寒食既然与清明相连,也必然是根据太阳运行制定的。
二十四节气,最早的记载是汉初的《淮南子》,再早战国的《吕氏春秋》记载了八个节气。可以看出,东周时代应该已经逐渐出现了节气的说法。这是节气产生的大概时间。
至于寒食的产生,许多学者认为是来自于古代中国的“改火”习俗。古人没有打火机,所以要常年保留火种。每年仲春季节,古人会把燃了一个冬天的“火种”熄灭掉,然后再重新点燃。《论语?阳货》记载“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旧谷吃完,新谷登场,钻燧取火的木头轮过了一遍,有一年的时间就可以了)。旧谷吃完,新谷初生,正是青黄不接之时,也就是仲春之时,那时候要“钻燧取火”,正好契合古代“改火”习俗。
如此看来,寒食节相必是仲春之时“改火”的一个节点。再来考察,根据《周礼》记载(这个周礼实成书于两汉,但是记载的事项应该是实事)“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说“每年春季过了一半的时候,(官吏)就敲木铎警告国内百姓要禁火”。木铎,大家都知道,就是木头做成的能敲响的梆子,类似农村卖豆腐的敲的那种木梆子。周人特别喜欢教化民众,经常用敲木铎的方式发布政令,采集民情、民乐、民歌,劝耕化民。这个记载是警告民众要在仲春禁火。
周人为甚要在仲春禁火呢?原来,夏商周时期,农业仍然是非常落后的,人们为了开荒种地,或者增加土地肥力,经常在春季开耕时烧荒,而仲春之时,天气特别干燥,也适合焚烧荒草,这可能是当时的一种农业技术。然而仲春时节,万物萌发,天干物燥,春天又极多风,烧荒极易引发山火,危机百姓贵族安全。遂有官吏“以木铎休火禁于国中”。因为农业生产和太阳运行的节候密切相关,则烧荒、修火禁就会在基本固定的时间,后来逐渐形成了习惯。既然修了火禁,自然从这一天开始这可能就只能吃冷饭了,这是可能“寒食节”的真正来历。
至于介之推与晋文公的传说,同样是有关“放火烧山”的故事,最后的结局同样是禁止燃火,这可能是古人试图通过故事的方式“教化民众”,已达到春季防火之目的。
大家发现没有,唯有清明节叫“扫墓”,其他祭奠先人的节日,都没有扫墓一说。这可能跟“寒食禁火”有关,清明节不能燃火烧纸,代之以“扫墓”打扫坟墓纪念先人,联想起来是不是很有趣呢?
其他网友回答
在山西绵山地区,寒食节一直被老百姓纪念着。他们现在把馒头叫“子推馍馍”。而且在这一天,一般都不会生火做饭。有很多老人会带着子推馍馍去绵山的庙里上供,纪念这个忠君爱国的人。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为什么要废除寒食节而只保留了清明节.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