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徐志摩的散文成就与社会功业?
优质回答
后世对徐志摩的品行争议很大,也许许多天才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为人所诟病。但是他如天使般行云流水的诗文实在是美不胜收,令人爱不释手,用“伟大”一词来形容,当之无愧!
徐志摩在诗歌方面的创作成就性格经历上密不可分的。纯净、真实、热情的他具有了天才诗人所具有的一切气质。他从小生活富足,虽然以后家境慢慢衰落的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就是少时的无忧无虑造就了他的性格,在加上传统的教育和留学的经历都为他在诗国的腾飞插上了翅膀。反过来说,他归国后的生活轨迹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性格决定。他的性格体现在他的行动之中,徐志摩的所做所为就如他的诗歌一样惊世骇俗。而徐志摩对爱情的执着就注定了他的痛苦。而这种痛苦使他在诗歌里得到了充分的宣泄,也成就了他的诗名,也是他诗歌中成就最高的。(一)从形式上看徐志摩诗歌具有内在外在高度统一的美感。他遵从了闻一多的三美的理论,即所谓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但又有自己独特的实践,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各种诗体的尝试,他认为每一种诗体都有其最合适的内容来填充。其中最典型的是他对十四行诗体和散文诗体的尝试及突破徐志摩诗歌的很多方面的发展都是很有创造性的,他敢于突破古典的抒情方式,并揉入西方的各种思潮,还大胆的创造新的体式,敢为新诗开拓新的格律,意境优美,唯美。(二)格律方面,徐志摩的探索阻止了新诗过于散漫,内容流于肤浅空泛之弊从而使内容更有节制思想跟有深度。闻一多讲诗歌格律时谈到了三美,在徐志摩的诗歌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很贯彻。茅盾曾批评徐志摩的诗歌《不知道风那一个方向吹中说到:“我们能够指出这首诗歌形式上的美丽,章法很整饬,音调是铿锵的。但是这位诗人告诉我我们什么呢?这就是很少一点了。”但是诗歌并不是以传达内容的多少、优劣论成败的,作者在这首诗歌里更多的是表达里一种心情,这是一种感情的传达。诗歌所承载的内容因该是多方面的,特别是抒情诗,对感情的传达的丰富程度和真实程度反而是一首诗歌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现在这里来看徐志摩的外在形式,主要是谈格律方面的创新,徐志摩诗歌的格式简单但却变化多端,从而眼生出了许多的美感。如他的诗歌《海韵》五节,每节的基本格式都是单行加两行退格的形式,并且单行的词句大致相同,只有小的改动,但就是这小的改动却使诗歌内蕴,一唱三和,回味悠长。徐志摩对音节的处理,也是“煞费苦心”经营而成的,说徐志摩是一个天才诗人,这一点也不假,但是他无疑也是勤奋的,我们来看他的那首《沙扬娜拉一首》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沙扬娜拉》本是首长诗歌一共18小节,收在1925年8月版的《志摩的诗》里,再版时,仅剩下最后一个小节了,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一小段,“沙扬娜拉”是日语“再见”的意思。但经徐志摩放在诗歌中,也便清脆有形、掷地有声也赋有了诗意。这首诗歌也很好的反映了徐徐志摩的诗歌的大概格律面貌。从格式上看整首诗歌倾斜而下给人一种气势,其中又有波折,再看用韵,他也深的古典诗词的要领,“柔”、“羞”、“愁”韵脚的和谐,且压平声韵。徐志摩小时候就能写骈体文,从中也可以看出起功力。徐志摩在诗歌的结构上是独具匠心的,撇开内容单从形式上看,他的诗歌新式主要有一下几类,一是比较整饬的方块形,这一点上与闻一多是一致的,闻一多的诗歌体式结构绝大多数都是严整的豆腐块,这可能是他们受古典诗词的影响,讲求句式、字数的整齐划一。如他的诗歌《石虎胡同七号》、《康桥再会吧》、《云游》等。再一种就是长节的矩形块,隔行退格的形式(或多行退格),一般退一格或这两格。例如他的诗歌《去吧》、《为了寻一颗明星》、《再别康桥》等。第三种是每行齐头,只是从后面看多有参差,形成一个错落的美感,如《我不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偶然》等。第四是没句均后错一字,形成倒阶梯状,如《沙扬娜拉》及《在哀克刹脱教堂前》的第一节,均是这种情况,至于其它的诗体也都是这几种形式的变体或者是几种形式的综合运用。这些形式,在徐诗中均与很哈的运用,它与诗歌的内容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拿徐的诗看有些诗歌透出的美感是用视觉就可以感觉到的,等你用心体会过了,你会发现,他的诗歌就是位才色俱佳的奇女子。并且徐志摩一直在不停的寻求创新,为不同的内容寻求不同的表现形式,他的十四行诗歌,和一些散文诗体都是这种尝试,他认为每种诗体都有其适合的表达内容。所以他不段的尝试也不断的创新,特别的在格律方面在新诗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三)徐诗的意境无疑是
美仑美奂
的。意境指的主要是在抒情性作品中显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空间。而闻一多所讲的绘画美也该是包含在其中的。意境最起码的要求那就是必须是一种形象,然后将形象生华到一种所谓的意境了,我们来看徐志摩的这首《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偶然”本身是个副词,是很抽象的,但是通过作者的描绘,就使这个副词丰满起来了,形象是那么的鲜明,成了一种美好的心情,这不得不使人为之感叹。然而这首诗歌最成功之处应该是在于对作者将众多的矛盾融合到一首诗歌里了,而丝毫不为人察觉,在重读之后,才感觉耐人寻味,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一是诗歌的题目和诗歌的内容的矛盾,它们一是抽象一是具体的形象,再者体现在诗歌的内部,“你”“我”的对立,“惊异”与“欢喜”的对立,以及“记得”与“忘记“的对立等等。这些都是即矛盾又统一的,使得次诗有的巨大的张力,和强烈的感染力。在徐诗中最有诗名的当属那首《再别康桥》,但是他的那首《海韵》不论在语言、内容、还是思想等各方面的造诣上一点也不逊色。在这首诗中,女郎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有一种读完一遍能存一生的强烈的震撼力量,那鲜明的女郎形象,如
一尊雕塑
立在大海边,已经悠远而深沉。从整体上看,徐的每一首诗都是一个鲜活的形象,而这个形象,或传达了一种感情或象征了一种精神或者势力。但无疑都是美好的意境空明清新而深远,这就使得他的多数作品都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共鸣属文学理论的范畴,是文学接受的最高阶段是作者、作品、与读者一种心灵的契合,从而体现作品的力度,使人的人格实现提升,而徐的诗的意境就拥有这种强大的力量。徐诗的意境与古代意境有所不同。意境在我国古代就是一个文艺批评的术语,最早见于刘勰的《文心雕龙》清末的王国维是集大成者,提出了“有我之境”“无我之境”而读徐的诗歌就仿佛走进了一种无我的境界里。他的诗歌不单单是所谓古代诗歌中的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而更多的是渗进了一种强烈的抒情,其有很强的抒情感染力,读后韵味无穷。(四)“性灵”是徐志摩诗歌中的一种气质和内蕴。往往那诗人头脑中的灵光一闪,经过诗人的加工之后,便会成为一首绝唱。徐志摩同泰戈尔一样崇尚性灵。他们也是好朋友,在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任翻译,并且住在徐在上海的寓所里。在泰戈尔临行前曾给徐志摩题诗一首:小山盼望成为一只小鸟,摆脱它那沉重的负担。可见泰戈尔对徐志摩的影响是挺大的。而性灵也往往为天才所有,在谈到天才时,徐志摩曾说过一段话:充分地
培养艺术
的本能,充分的鼓励创作的天才,在及其深刻的快感与痛苦的火焰中精悍2我们生命的纤维。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徐志摩并不是一个纯浪漫主义的诗人,在其身上能体现出一种很“杂”的东西存在,浪漫主义文学是以强烈的主观态度,热烈奔放的情感力量,无拘无束的幻想精神奇特神秘的艺术色彩将理想型文学发展到极致的一种形态,像英国诗人柯勒律治、雪莱、等人,徐志摩身上有他们的影子,但是并不完全,这主要是因为他有着更多的对现实的介入,他的诗歌《叫化活该》就是一个很充分的例子,在这首诗歌里充满着对下层人民。的深刻同情,但这与徐志摩诗歌中的唯美倾向并不矛盾,反而更显示了诗人高超的手法。“可怜我快饿死了,发财的爷!”大门内有欢笑,有红炉,有玉杯;“可怜我快饿死了,有福的爷!”大门外西北风笑说,“叫化活该!”作者就是通过如此鲜明的对比,更加体现了叫化的悲惨,世世的不平,能强类的激起人们的愤恨之情。徐志摩的性灵还体现在他的文章中冥冥中像是个预言,让人感到惊讶。死亡是每个诗人都深深思考过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像徐志摩这样能在生前绘声绘色的描写自己死亡的人,还是不曾见到过的。“同时在天上那一点黑的已经逼近我的头顶,形成了一架飞行的机器,忽得机沿一侧,一球光直往下注,砰的声巨响——炸碎了我在飞行中的幻想,青天里平添了几堆破碎的浮云。1936年11月19日徐志摩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机毁身亡,一颗明星就这样陨落在了齐鲁大地、圣人的故乡。是的,他悄悄的走了,挥了挥衣袖,化做了一片云彩。他曾和泰戈尔相约在泰戈尔七十大寿时前去祝寿,但是他却早早的去了,他的离去也是那么的美丽,仿佛是上帝召回了他在人间的天使。徐志摩的诗歌是白话诗歌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某些方面具有开创之功,首先是在诗歌格律方面,很多都是值得现代诗人去借鉴和学习的,在一些方面,让后辈是无法企及的,在当时倡导诗歌的格律对于防止诗歌的散文化,寻求
新诗歌
的在中国的发展道路方面功劳是不可磨灭的。还有他的诗歌的优美意境,唯美的追求,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美的遗产,他有才华,他的诗歌充满着性灵,但是他并不放纵自己的才华,他只是尽情的去展示,并且有节制,放开但又不放纵。他就是这样创造着美的遗产,那一首首优美的诗歌就这样如溪流般的不经意间已在你的胸膛里流成了河流。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他的诗歌一定还能够继续流传下去,成为近代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星。
为何有人说徐志摩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是在“跑野马”,该如何评价?
优质回答
????徐志摩的散文自成一格,《我所知道的康桥》是代表作,是传世的名篇。? 此文是一篇具有郁达夫所称的“自叙传色彩”的散文,是徐志摩康桥生活的见证,记录了他在康桥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他的所感所想。康桥实即剑桥,从1921年开始,直到1922年回国,徐志摩在英国康桥生活了将近两年。康桥的生活使他迷醉,不无感慨,异常兴奋。康桥的环境触发了他的诗兴,点燃起他的创作欲念。作者自己也承认康桥的生活对他后来的生活和创作都产生了重大的影想。因此,作者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描写令他魂牵梦萦的康桥的。他将自己的真性情以及一贯洋溢的热情在文章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细腻的充满柔情的描述更传达出康桥于其生命的不可或缺。字里行间,处处充满了作者对自然的虔敬之意、陶醉之情和由衷的礼赞。他以生命信仰者自居,而且把这功劳也归于康桥的启发。在康桥的浸润下,作者终是体悟出了不遗忘自然是幸福的源泉的道理。正因为康桥生活在作者生命历程中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文末又再一次充他是把康桥当成他的另一个故乡的——性灵的故乡,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本文充分表现出了作者的创作个性。散文的诗化,哲理和诗情的融合,自我思想感情的剖露,正是本文的风格特色。而优美、艳丽、多姿的词藻,新奇、巧妙的形容,口语表达的自然,形成了本文生动活泼的富于表情的语言,不仅生动地记录了康桥幽静、秀丽的氛围以及四季风光的独特,更给人在阅读中以美的享受。全文看??似“跑野马”???,其实形散而神不散,体现了作者散文的独特风格。?????????????????????????????
假设,有一位高中生妄言徐志摩写的散文狗屁不通,该如何反驳?
优质回答
他说得对。真对。
散文,就是一个散字啊。
指不定某篇就是人家信手胡扯的,就是后来的研究者,太费心费力地去捧了而已。
打个比方,鲁迅先生,多少作品优秀,但读起来难读拗口,学者要研究,给学生解释,就是说,“这有多少深意,多有文化价值”,其实,人家就是个人习惯,用的方言写的。
无需反驳,告诉他“你说的对”。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徐志摩散文经典全集.jpg”/>